在刚刚落幕的2023年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蒙特利尔站比赛中,中国跳水“梦之队”延续统治级表现,包揽女子10米台、男子3米板及混合双人10米台三项冠军,16岁的奥运冠军全红婵以近乎完美的207C动作(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)斩获个人赛季首金,其教科书般的“水花消失术”再度引爆社交媒体。
女子10米台决赛成为当晚焦点,全红婵与队友陈芋汐的“神仙打架”再现——两人五轮动作中有四轮得分超过85分,最终全红婵以458.20分的超高分夺冠,陈芋汐以2.3分之差居亚。
“每天练300次,终于把207C跳顺了。”赛后全红婵腼腆表示28circles,总教练周继红点评:“她将天赋与苦练结合到了极致。”
男子3米板赛场,世锦赛三连冠得主王宗源以572.35分力压英国名将拉夫尔,他在第四跳选择了难度系数3.9的5156B(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三周屈体),尽管入水略有瑕疵,仍凭借高达102.60分的单跳成绩拉开差距。
“这个动作我们练了两年,今天完成度算及格。”王宗源透露,队伍已开始演练难度系数4.1的109B(向前翻腾四周半屈体),目标直指巴黎奥运会,值得一提的是,18岁小将郑九源首次参加世界杯即摘铜,其压轴的109C(向前翻腾四周半抱膝)获得94.35分,展现中国跳水的梯队厚度。
新配对的张家齐/黄建杰在混合双人10米台项目上以339.54分夺冠,这对相差5岁的组合虽合作仅三个月,但同步分均超过9分,尤其第四跳5253B(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屈体),两人从起跳到打开时机几乎镜像,获裁判一致9.5分。
“他总嫌我转快了,我就盯着他肩膀调整节奏。”19岁的张家齐笑称,14岁的黄建杰则成为世界杯史上最年轻的跳水金牌得主,其教练透露:“他每天加练1小时体能,就为跟上姐姐的速度28圈。”
国际泳联技术委员会主席赫尔姆对比数据指出,中国选手平均每周训练时长比欧美选手多15小时,且更注重细节打磨,以入水动作为例,中国队员会通过高速摄影逐帧分析指尖到脚尖的直线度,而国外选手多依赖主观感受。
中国跳水队独创的“陆上水槽训练系统”成为秘密武器——运动员在模拟水阻的弹力带装置中反复练习动作轨迹,效率比传统水上训练提升40%,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数据显示,全红婵的207C动作轨迹误差控制在3厘米内,远超国际平均15厘米水平。
尽管中国队优势明显,其他队伍亦展现突破,英国队首次在男子3米板使用AI动作分析系统,拉夫尔的109C完成度较去年提升12%;墨西哥选手巴耶萨则尝试在10米台增加臂立动作难度,虽决赛出现失误,但预赛曾获单跳94.05分的高分28圈官网。
“没有人能永远赢,我们必须跑得更快。”周继红在采访中强调,据悉,中国队已启动“巴黎奥运攻坚计划”,重点研究对手录像并开发3组新难度动作。
随着各队难度储备升级,巴黎奥运会跳水赛场可能迎来史上最激烈竞争,国际泳联预测,男子3米板决赛或出现4人同时挑战4.0以上难度动作的盛况;女子10米台方面,全红婵与陈芋汐的“内战”将持续,而加拿大选手麦凯伊新练成的6245D(臂立向后翻腾两周转体两周半)也可能成为变数。
蒙特利尔站结束后,中国队将转训西安进行封闭集训,下一站世界杯将于5月登陆柏林,届时各国选手的奥运阵容将逐渐明朗,正如《队报》评论所言:“跳水世界的重力仿佛只对中国队失效——而他们还在试图飞得更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