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体育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,正式发布《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若干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,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、完善体制机制,全面提升全民健身水平,同时为竞技体育培养更多后备人才。
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体育在促进健康、增强社会凝聚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,当前我国体育事业仍面临一些挑战,如全民健身设施分布不均衡、基层体育组织薄弱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足等,为此,国家体育总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,制定了这一综合性政策,力求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实现以下目标:
《意见》明确提出,将加大对城乡公共体育设施的财政支持,重点向农村地区、老旧小区倾斜,未来三年内,计划新建或改建1000个以上体育公园、10万公里健身步道,并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,缓解群众“健身难”问题。
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服务,支持社区体育俱乐部、民间体育协会的发展,将培训10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,深入社区、乡村指导科学健身,降低运动损伤风险。
针对青少年体育训练“断层”问题,28圈网页版《意见》提出建立“一条龙”培养模式,从小学到大学贯通选拔机制,将增设区域性青少年联赛,扩大选材范围,并提高基层教练员待遇,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体育教育事业。
政策支持科技与体育深度融合,鼓励企业研发智能健身设备、虚拟现实训练系统等新产品,将探索“体育+旅游”“体育+文化”等新模式,打造特色体育品牌,助力地方经济发展。
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长李明表示:“这一政策兼顾了普及与提高,既满足了大众健身需求,又为竞技体育奠定了坚实基础,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一步。”
北京市民张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小区里的健身器材年久失修,听说新政策要改造老旧设施,我们全家都很期待!”
多地已迅速响应政策号召,浙江省宣布将投入50亿元用于体育设施升级;四川省计划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一批特色体育训练基地;广东省则推出“万村篮球赛”项目,推动乡村体育热潮。
近年来,全球多国通过政策手段促进体育发展,日本通过《体育基本法》推动大众体育,英国以“体育未来”战略提升青少年参与率,中国此次政策的出台,既借鉴了国际经验,又结合国情进行了创新,有望成为全球体育治理的典范。
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细化政策配套措施,建立动态评估机制,确保政策落地见效,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,形成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、全民参与的体育发展新格局。
随着《意见》的贯彻实施,我国体育事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,全民健身的普及不仅有助于提升国民健康水平,也将为竞技体育输送更多优秀人才,助力中国迈向体育强国之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