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刚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皮划艇静水项目决赛中,中国皮划艇队以绝对优势斩获男子单人划艇1000米、女子双人皮艇500米和混合四人皮艇500米三枚金牌,延续了中国队在该项目的亚洲霸主地位,这场在富阳水上运动中心举行的比赛,不仅展现了运动员们的精湛技艺,更彰显了中国皮划艇运动的后备人才储备与科学训练成果。
男子单人划艇1000米决赛中,28岁的世锦赛冠军刘浩以3分58秒42的成绩率先冲线,领先第二名乌兹别克斯坦选手近4秒,刘浩在比赛中展现出极强的节奏控制能力,后半程发力拉开差距,为中国队拿下本届亚运会皮划艇首金。“今天的风浪比预想中大,但我的体能分配很成功,最后200米完全放开了划。”刘浩赛后表示,这位云南名将自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夺冠后,已连续两届登顶,成为中国皮划艇队的定海神针。
女子双人皮艇500米项目上,搭档仅一年的组合李冬崟/王楠以1分49秒31的成绩力压日本和哈萨克斯坦选手,比赛中,两人起航阶段稍显保守,但凭借中段的高桨频配合实现反超,23岁的王楠是首次参加亚运会,她在赛后激动落泪:“去年全运会后我才从单人艇转项,能和李姐一起夺冠,证明我们的付出没有白费。”而老将李冬崟则透露,队伍针对亚洲对手的特点强化了途中划的稳定性训练,“我们每天至少在水上划行20公里,教练组用视频分析技术帮我们修正每一桨的角度”。
最受瞩目的混合四人皮艇500米决赛中,由张雅怡、孙梦雅、徐诗晓和卜廷凯组成的中国队以1分35秒81刷新亚运会纪录,该项目是巴黎奥运会新增小项,中国队此次派出的阵容包含两名东京奥运会冠军(孙梦雅、徐诗晓)和两名“00后”小将,意在练兵,比赛中,四人全程保持每分钟130桨以上的高频率,最终以领先第二名日本队2.3秒的优势夺冠,19岁的张雅怡赛后坦言:“和奥运冠军同艇压力很大,但她们总在训练中提醒我保持放松。”
中国皮划艇协会主席刘爱杰在接受采访时透露,本次亚运会备战周期中,队伍引入了多项科技手段,通过安装在艇身的传感器,运动员的划桨力度、入水角度等数据可实时传输至教练组终端;风洞实验室则帮助优化运动员在不同风速下的技术动作。“我们甚至用上了航天领域的流体力学分析软件,”刘爱杰举例道,“比如徐诗晓的转桨动作就经过300多次数据迭代调整”。
这种精细化训练模式的效果显而易见,在男子单人划艇项目中,刘浩的途中划阶段桨效(每桨推进距离)比雅加达亚运会时提升了7%;而女子双人艇组合的同步率从年初的89%提高到目前的96%,科研团队负责人陈博士表示:“我们建立了亚洲主要对手的数据库,比如日本选手习惯在350米处加速,这些细节都纳入了战术预案。”
尽管中国队优势明显,但本届亚运会也暴露出亚洲皮划艇竞争格局的变化,伊朗队在男子双人划艇1000米中获得银牌,创下该国历史最佳战绩;越南选手阮氏美在女子单人皮艇200米中摘铜,成为东南亚国家首位站上亚运会皮划艇领奖台的运动员,国际划联技术代表马克·劳伦斯评价28圈28circles:“亚洲队伍正在缩小与欧洲的差距,未来可能有更多国家冲击领奖台。”
对于中国皮划艇队而言,此次亚运会既是巴黎奥运周期的中期考核,也是检验新老交替成果的关键一役,总教练孟关良指出:“00后队员已承担起主力责任,但我们在男子皮艇短距离等项目上还需突破。”据悉,国家队将于11月赴葡萄牙参加世界杯分站赛,进一步磨合奥运阵容。
随着中国皮划艇竞技成绩的提升,这项运动正逐渐走向大众,杭州市民陈先生带着儿子观看了全部比赛:“孩子现在每周都去钱塘江划休闲艇,偶像就是刘浩。”据统计,2023年全国新增皮划艇俱乐部217家,青少年培训人数同比增加40%,亚运场馆富阳水上运动中心赛后将成为全民健身基地,每月向公众开放体验日。
国际划联主席托马斯·科涅茨科对此高度评价:“中国通过顶级赛事带动项目普及的模式值得借鉴。”而在赛场之外,皮划艇运动的生态链也在延伸——浙江某企业研发的碳纤维桨叶已出口至12个国家,国产竞技艇的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。
夕阳下的富春江上,金色的波浪映照着领奖台上运动员的笑脸,当国歌第三次奏响时,看台上自发组成的“人浪28circles”与江面的粼粼波光交织成一幅动感画卷,这场属于速度与激情的盛宴,正推动着中国皮划艇运动驶向更广阔的水域。